笔趣阁 > > 工科小生混大唐 > 第050章 谈判

第050章 谈判

投推荐票 /    (快捷键:←)上一章 / 章节目录 / 下一章(快捷键:→)    / 加入书签

解决了矿山的问题之后,接下来就是与流民进行谈判,这才是真正的主题。

方吉来过这里几次,和流民的首领比较熟识,这次自然是由他出面联络,谈判的地点就定在徐家坳村。

山背后的这一批流民,总共接近七百人,这次来谈判的代表一共有十个人,为首的一人叫杜睿,五十二岁。

这个杜睿早年间还曾当过村正,后来由于一件案子连坐而被免职。

根据方吉介绍,这一批流民当中,有六七成是洋州本地人,其余大多是汉中各地居民。

他们逃入山中当流民的原因,大部分都是由于分到的土地收入不够交税;另外一原因,就是因六年前的一次大旱,当地官员没有及时赈灾,导致他们无法生存,只好逃亡。

前面略微提过“租庸调”制度,这里要再补充一下当时的“租庸调”制度中的一个要点:“按丁”缴纳租庸调。

虽然当时均田制下,每“丁”按规定可以分到一百亩地,实际上很多人都分不到这个数,地少人多的情况不少。

只要你是二十岁的“丁”,都必须额缴纳,即便你家只有几亩地或者一亩地都没有。

……

朝廷方的谈判代表由方吉担任,韦师并没有参加,而是在背后策划;李丰被安排旁听,两名典狱负责记录。

双方都说了一些客气的开场白过后,就正式进入谈判。

既然是谈判,就不可能事先透露朝廷底线。方吉提出的条件是:

所有人立即登记户口,可在本地落户;免三年租庸调,但是每丁一年缴纳两千文“丁税”;可随意垦荒;也可以当矿户,工钱比照市价。

杜睿听完之后,闭门商量了,然后提出他们的意见:

要求免八年租庸调,理由是他们要存钱修房买家具;头三年免费提供种子;每年的“丁税”最多六百文;扩大学堂,免费入学。

除上述意见之外,其余的他们部同意。

方吉一听,这些人胃口不小,免八年租庸调?想什么呢!

不过,这些要求自己做不了主,必须得向韦师请示。于是,他推脱说要商量一下,就和李丰二人来给韦师汇报谈判的情况。

韦师低头想了想,说道:“他们的要求太高,当然不可数答应!

特别是免八年的租庸调,这纯粹是漫天要价!我们让他们出来为何?主要目的还是收税!”

说完,他又扭头望着李丰道:“李郎,此建议是你所提,不知有何高见?”

李丰一听,我怎么倒是成了主角了?

不过,要说拿出一个方案,这对自己来说太简单!

自己曾记得唐代宇文融当时括户定下的条款,百姓都接受了的,而且很多官员还反对,说太优惠了。

由于自己还提供了铁矿和炼铁作坊,这是当初宇文融括户是没有的措施。

这对于流民来说是大好事,因为当“工人”,比当农民好,至少不用靠天吃饭。

他想了想说道:“韦公,学生以为,免八年租庸调当然不可能,最多免四年,不可轻易让步,此其一。

其二,头三年免费提供种子也不可答应,因为这一笔支出不好入账,数量也不好准确计算;

学生以为,可以考虑借其种子,但必须在当年偿还,特殊情况下可延缓到次年。

其三,丁税不能少于一千五百文,否则免谈。至于扩大学堂免费入学一事,扩大学堂当然可以,朝廷也是此意。

至于免费,可以承诺一定的期限免除书费和笔墨纸砚的费用,比如说三年五年,其他费用自理。

书费与笔墨纸砚费用,可以进行募捐,找一些大户与商人

你现在所看的《工科小生混大唐》第050章谈判只有小半章,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:()进去后再搜:工科小生混大唐

投推荐票 /    (快捷键:←)上一章 / 章节目录 / 下一章(快捷键:→)    / 加入书签
章节有误,我要:报错
X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