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> 工科小生混大唐 > 第079章 五科举人

第079章 五科举人

投推荐票 /    (快捷键:←)上一章 / 章节目录 / 下一章(快捷键:→)    / 加入书签

太极殿,偏殿,上午。

李世民、马周二人在谈事,旁边还有一名起居郎负责记录,不远处是内侍宦官及女侍数人。

李世民正看着李丰的一道奏,他接道这奏后,已经让中书省几位中书舍人、侍郎和中书令提出了意见,他们有“参议表章”之权。

这次下诏求访贤良一事,是自己所安排。如今国泰民安,自己迫切需要一些有才有德之士治理国家。

这“四科举人”也是汉代就有,那以后也经常搞,隋代也进行过好几次“四科举人”,从中选拔了不少人才。

当然,“四科”的内容时有变化,不过,一般都是从文采、孝悌、政事、正直等四个方面选人,偶尔也有例外。

比如隋帝杨广的一次四科举当中,有涉武选拔,当时的科目是:膂力骁壮,超绝等伦,这一点,李丰提到了。

他看完李丰的奏之后,又看了看几位中书舍人、中书侍郎、还有中书令杨师道若干人的意见。

这里面,马周非常赞赏李丰的建议,认为的确应该未雨绸缪,为后代着想,今科改为五科选才,也并无不妥。

有两名中书舍人与他意见一致;另外三名中书舍人提出了反对意见,认为如今国泰民安,应该着重选拔治国之才。

而且如今朝中有的是良将,根本不用担心国防问题。

更关键的是,他们对于能否利用这个方法选出懂军事的文人来,表示了极大的怀疑。

中书侍郎岑文本虽然也认为李丰的建议并无不妥,但是来年再试也不迟,既然古代有四科举,还是不要改动为好;

中书令杨师道认为,不如按照隋炀帝的四科举做法,依旧叫四科举,去掉原定的一科,新增加李丰的建议一军事科。

李世民看罢,心想,李丰一个建议,立刻就使得这些人的意见径渭分明,明显看出切中要害。

他心中想了想,然后笑着说道:“李丰见解倒是独到,我倒是略有些意外!他为了我大唐江山的千秋万代,意图未雨绸缪,很不错!以前怎未见有人提及通过制举选拔懂兵之人?”

马周说道:“启禀陛下,微臣等眼见得陛下春秋正盛,用兵如神,未尝败绩,加上朝中猛将如云,微臣等自然仅仅着眼于眼前。

微臣以为,李郎此建议可行!当初隋炀帝下诏,也确实选拔了不少猛将!只不过其滥用民力,民不堪负,陛下与高祖才振臂一呼,高举义旗而除暴隋!

不过,猛将不过匹夫之勇,所谓上兵伐谋,只有熟读兵书并融会贯通,才能百战不殆,成为千古名将!

臣也以为,李丰所言有理,选拔些有军谋之人,让他们跟随名将出征,以学习实战技巧,为将帅后备之才,非常可行!”

李世民笑了笑:“你怎尽拣好听的说?我看爱卿是极喜欢他,这是为何?”

马周正色而答:“陛下圣明!微臣的确有几分喜欢此人!若要说这原因,一是此人有奇术,让我大唐有可造兵器之精钢、可铸铜钱之青铜!

其二,此人才华横溢,机智非常,是不可多得的人才。臣既然在在陛下身边效力,就要一心一意忠于陛下,发现人才如何能不举荐?”

李世民一听,你这个酒鬼,怕不是喝了他酿的酒,有些嘴短吧?

不过,话又说回来,这马周倒是个正直之人,又懂得处世之道,比那个魏征强得多。

那个魏征,当着臣下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,无数次弄得自己难堪,真是气人,似乎很有些沽名钓誉!要论才华,马周可是比那魏征要强。

想到这里,他又说道:“他会些五金之术,这个我倒是知道,不过爱卿说他才华横溢,这是从何说起?

我看,他这一道奏的文字功夫,也就是中等偏上的水平,与爱卿等几位舍人相比还略微有些差距,算不得上等!”

“陛下,他小小年纪,有此文字功夫,已经罕见,微臣像他这般年纪之时,还远远不如呢!

臣之所以说他才华横溢,是因为此人的诗写得非常不错,大气磅礴,我朝恐怕少有人能及!”

你现在所看的《工科小生混大唐》第079章五科举人只有小半章,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:()进去后再搜:工科小生混大唐

投推荐票 /    (快捷键:←)上一章 / 章节目录 / 下一章(快捷键:→)    / 加入书签
章节有误,我要:报错
X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