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> 工科小生混大唐 > 第074章 制科

第074章 制科

投推荐票 /    (快捷键:←)上一章 / 章节目录 / 下一章(快捷键:→)    / 加入书签

“不知李兄家大人尊讳?”李丰问道。

“家父乃是并州大都督长史,不敢称名!”

“哦!原来是李将军之子,久仰!”李丰一听,他居然是李勣的儿子,真有些意外。

不过他父亲如此高的位置,他屈身为何要跑到许敬宗这里来?

又经过交谈得知,原来,李思文居然也在弘文馆就读,因为许敬宗兼任弘文馆学士,也是他的老师。

他是偶然间得知老师纳妾,经过父亲同意之后,才到这里来凑热闹的。

原来如此!李丰恍然大悟。没想到今日参加这一个小宴会,居然碰到了自己的同学!

于是就与李思文热情攀谈起来,询问一些弘文馆的事情。

李思文随便说了几句,然后就叹道:“小生虽然出身较高,不过也想中一个科举,否则,也会被人小瞧呢!”

“哦?二郎如何这般说话?”

“大郎请看,这东厢房靠东边的那一张大案,坐的都是有科举功名的之人!”

李思文话没有说完,不过听得出来,科举及第的人已经是一派,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小圈子,似乎其他人不好插足。

看来自己没有“文凭”,在古代也有些受到歧视!

尽管历史书上讲过,中过科举的人地位非比寻常,然而总不如穿越过来亲身体验一番来得真切!

据说有流外入流之人,即便是当上了银青光禄大夫的三品本阶高官,仍然耻于谈自己的出身!

看来,自己不想办法中一个制科,真不行!

二人正说着话,又走来了一位二十来岁的男子,他笑着对李思文说道:“李二郎,为何来时也不通知我一声?”

李思文微笑着回答道:“原来是裴二郎,来快快请坐,我给你介绍一位新同学!”

那男子点点头,看了看李丰,就挨着李思文坐下了。

李思文随后给二人做了介绍,原来那人是裴行俭,其父亲是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。

李家王朝本身就是继承隋朝而来,因此对于隋朝官员的职位,也大多予以认可,所以这个裴行俭才有资格进入门下省弘文馆读书。

李丰一看,这个裴行俭自己都有几分印象。此人后来的成就,可比李思文大多了,因为他几乎没有听说过李思文这个名字。

李思文对于裴行俭非常推崇,只见他对李丰说道:“李大郎,裴二郎可是我们弘文馆的大才子!下一科明经、进士科举,如果弘文馆能有一人及第的话,定非裴二郎莫属!”

裴行俭摇摇头:“还尚早呢!馆里还未进行选拔考试,能否通过都还未知,现在说及第还早的很!”

李丰一看,看来,有些事情和自己想的有些出入,其实有一少部分高官子孙,也还是愿意读书的,尽管他们可轻易做官。

几人聊了些闲话,饭菜很快上来,许敬宗的另外几个儿子也过来招呼,众人开怀畅饮,气氛倒是也不错。

……

当天下午,他找来陇西李氏家谱,研究了半天,发现,自己家还是真有可能是陇西李氏远支。

他仔细推算了一下,自己不是比皇帝高一辈就是同辈,他想了想,隔的太远,相差了十几辈,谈不上什么关系。

陇西李氏族人多得很,没有当上高官的人也多,于是最后就定下与皇帝同辈。

第二日一早,李丰又来到办事房,看看有没有什么事,如果没事,就想到隔壁的弘文馆去报到读书。

下午再去找那光禄寺卿王俨,或者少卿宇文规,商量酿酒一事。

他刚进办事房,那四人好像在讨论什么事。随后他们给他行了礼,继续着刚才的话题,神情有些激动:

“听说已经定下了,明年二月开考,这次科目有十个!”

“嗯!我也听说了,几位相公昨日讨论完,就等中书省下诏书了!”

“三位倒是可以一试,鄙人才疏学浅,倒是不敢插足制科!”

“……”

啊?李丰一听,什么?开考制科的诏书要下了?都有些什么科目呀?

他走过去问王直官:“王公,诸君刚才所议论的,莫不是要开考制科吗?”

王直官一听,点点头:“确实如此,怎么,莫非李郎也想要试一试?”

他虽然面带微笑,不过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出来,那微笑不那么自然。

李丰一听,看来是真的,于是说道:“鄙人随便问一问,哪敢攀龙门?诸位的希望比我大得多!”

王直官点点头:“哦!李郎,这制科大都是已经及第的明经、进士参加,百难取一,鄙人已试过两次,都差得很远。

这次科目众多,鄙人准

你现在所看的《工科小生混大唐》第074章制科只有小半章,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:()进去后再搜:工科小生混大唐

投推荐票 /    (快捷键:←)上一章 / 章节目录 / 下一章(快捷键:→)    / 加入书签
章节有误,我要:报错
X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