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> 工科小生混大唐 > 第075章 求贤诏(第三更)

第075章 求贤诏(第三更)

投推荐票 /    (快捷键:←)上一章 / 章节目录 / 下一章(快捷键:→)    / 加入书签

想到这里,他对几位说道:“诸位,鄙人要出去办事,若许公来后问起,望说一声!”

“李郎尽管去就是!”有人点头道。

李丰出门,来找刘洎,谁知刘洎却不在。他想,自己必须要尽快搞清楚制科的问题,还是直接到中书省去找马周吧。

想到这里,他离开了门下省,赶往中书省。

他知道,只有中了制科,才有希望尽快当上清职。

因为按照规矩,技术官员与流外入流之人,一般不让担任六部尚书与侍郎、郎中和员外郎、给事中与中书舍人、起居郎、御史台各级御史、秘书省与国子监的部分官员等等清职。

这种规定极少有例外,比如马周虽然是例外,也没有科举及第,不过人家是助教出身,好歹也是个老师,不能等同于普通胥吏。

再说,皇帝看了马周的上书,直提拔入直门下搞文案,相当于制科出身,一般人可比不了。

为什么必须干清职?因为这是当宰相的不二途径!

……

从门下省到中书省,要先后经过两道内殿门:左延明门、又延明门。

之所以将两省分开,降低了文件下达的效率,不过这也是为了相互牵制,因为中书省拟旨,门下省审核,不好弄到一块儿去。

李丰又经过两次殿门的身体检查,才到了中书省旁边的舍人院,找到了马周。

中书舍人有六位,每一位舍人判尚书省一部,不过,主拟诏书的舍人拟好草稿之后,其余几个人也要看看,提些修改意见。

他一听李丰的来意,心想,这也不是什么保密的事情,可以告诉他。看来,李丰有意参加制科考试,这可是好事情,于是说道:

“李郎想要参加制科考试,这极好!你与我一样,没有科举及第,我也被某些人看不起呢,要不是有今上支持,断然不会有今日。

不过,制举考试的诏书由王舍人主拟,他主押吏部,我主押兵部。我未见到诏书,肯定王公还未起草出来,李郎稍等,待我去隔壁看看。”

说完,他起身走了出去,很快就转了回来,手上还拿了两张纸,随手递给了李丰:“李郎,王公刚刚拟好诏书,请看!”

李丰接过来一看,只见上面抬头是:“求访贤良诏”,下面内容是:

“朕遐观前载,历选列辟,莫不贵此得人,崇兹多士,尤股肱之作元首,譬州籍之济巨川……可令天下诸州,搜扬所部之内,或识达公方,学综今古;

或孝梯淳笃,节义昭显;或儒术通明,学堪师范;或文章秀异,才足著述。并宜荐举,具以名闻……”

李丰一看,这里面一共有四大科八小科目,第一个是“识达公方”,表明需要推荐有卓越见识、办事公道之人。

最后一个科目是“才足著述”,表明需要推荐大儒,这就更不简单,在古代,谁敢称自己能够“著述”?

他看罢,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,心想,这次科目虽然多,可谓千古未有,然而几乎都是需要儒生,自己虽然也可以考,不过并没有多大把握。

该怎么办呢?他在想到这里,只听得马周说道:“李郎,这其中有八个科目,李郎选择一个即可!我倒是推荐李郎选择第一大科,多揣摩前人之作,请教许学士、张学士、刘学士等三位老师,也并非不可及第!”

李丰一听他的口气,明显是对自己没信心。这也不能怪他,这本身就是求贤诏,没有两把刷子,一般人不敢上场考试的。

孙子说,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,如果自己在没有把握的七八分情况下,贸然出击,白费精神而已,肯定没什么希望!

你现在所看的《工科小生混大唐》第075章求贤诏(第三更)只有小半章,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:()进去后再搜:工科小生混大唐

投推荐票 /    (快捷键:←)上一章 / 章节目录 / 下一章(快捷键:→)    / 加入书签
章节有误,我要:报错
X
Top